定增優先級和劣后級資金區別?
優先級資金和劣后級資金是定增配資過程中的一組相對概念。
優先和劣后是就定增退出清算時分配資金的權利優先性而言的。顧名思義,優先就是優先要保證的資金。
在參與定增的時候,投資機構如果特別看好某支股票,就會去借一筆錢加杠桿進行購買,以放大其自身的凈資產收益率。
優先級就是指借錢出去的債主,做優先級做得最多的是銀行,他們借給定增投資者一筆錢,收取一定的利息。
劣后級就是指借錢進來的這一方,一般是一些私募資管公司或自然人。他們向優先級借一筆錢,付給他們一筆固定利息。
杠桿比=劣后級:優先級,現在做定增配資杠桿從1:1到1:4不等,做得最多的是1:2,比如1億劣后配2億優先級,這樣實際上就做了一個3倍的杠桿。收益和虧損都會放大到3倍的水平。這樣的話,劣后出1億,優先出2億,認購了3億一年期定增份額,假如年化利率5%(方便計算,實際利率行情比這個要高),一年之后整體盈利10%,股票市值變成3.3億,劣后需要支付的利息是1000萬,再扣除優先級資金之后,最后劣后拿到1.2億,凈資產盈利是20%;類似地,如果總資產盈利率為20%,股票市值3.6億,同樣只需付1000萬利息,最后劣后拿到1.5億,凈資產盈利率是50%。同理,如果股票市值虧損了10%,市值變成2.7億,最后劣后需要還2億優先級資金和1000萬利息,只剩0.6億,凈資產虧損了40%;如果股票市值虧損了20%,市值變成2.4億,扣除2億優先級資金和1000萬利息之后,劣后只剩0.3億,凈資產虧損70%。
由于有固定利率的存在,我們可以看到虧損的杠桿效應要大于盈利的杠桿效應。所以投資機構參與定增進行加杠桿配資是一件風險很大的事情,需要十分謹慎。
剛剛我們假設了一個定增劣后級和優先級的場景,實際情況中有所不同的是:第一,銀行一般不會愿意一年之后劣后才退還本金和付利息,而是會要求每個季度或每個月付一次息(季度付息更多);第二,實際上一年限售期過去后劣后很難馬上從二級市場退出,因此一般會預留半年的退出期,這半年也是要付利息的。
當然,我知道你還想問,要是把優先級的資金全虧了怎么辦?這就涉及到差額補足以及補倉線、平倉線的概念。
優先級會劃定一條線,例如優先級資金的130%,當股價下跌股票市值跌破了優先級資金的120%,優先級就會要求劣后實行補倉,再出錢買一部分股票進來。這是補倉線。
優先級還會劃定另一條線,例如優先級資金的120%,當股價下跌破了這條線,優先級就有權利強制平倉,把股票權益全部沒收。這是平倉線。
優先級平倉之后股票價格再漲回來也和劣后沒關系了,但是如果股價還在跌,最后連優先級的本金都不保,優先級還有權利要求差額補足。要求劣后最后必須保證優先級的本金和利息,所以劣后還得補一筆優先級本息與最后處理股票所得金額的差額。
定增后的收益先足額支付優先級的回報,剩余的再全部支付給劣后級
如果項目損失劣后級資金會先損失,優先級資金有固定的年化收益,劣后級一般浮動收益